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天鹅湖

诗乃心声,性情中事也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七夕的习俗  

2007-08-19 21:40:02|  分类: 情感日记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    七夕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良宵。一对苦恋的情人,寓居天河两岸,望眼欲穿,只有在这一天的晚上在鹊桥香会,牵手信步,览尽天上人间美景无数。“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”,每个人吟念着秦观的词,都会想起这个流传千年的美丽的神话传说,并为他们忠贞不谕的爱情所深身感动。

       人们为了怀念他们,创立了不同的地方习俗。

       我们这个小地方没有什么值得一道的民俗。只模糊记得每年七夕娘舅要给外甥送“烙巧”,以祈望外甥能快速长大成人,直到16岁为止。我祖父有三个外甥,因为路途遥远,大人偷懒,我长到8、9岁常被大人差遣去送,一是大人之命不可违,二是小时候贪吃,喜欢走亲戚(姑姑煮好吃可满足食欲)。有一回,去二姑家送,那年的七夕也正好刮台风,早上送的时候没有风,到傍晚的时候突然刮起了大风。二姑让我住一宿,我不肯,硬是要回家,她没有办法,只好送我回家,当我们走到高廊的时候,台风更加凶猛了,还夹着大雨,根本无法直立行走,二姑拉着我匍匐前进,当时二姑戴的蓑笠被风吹飞了,我差点还掉进了路两边的厕所(准切的说应该是茅坑)。回到家我们已经是浑身湿透,狼狈不堪。二姑后来又冒台风暴雨回去了。记得我后来被奶奶骂了一顿,因此对七夕送““烙巧””印象特别深刻。

        后来读书,长大成人,姥爷家没有给我送了,我也没有被大人差遣去跑腿了,所以记忆渐渐模糊了。但我知道,那是一个在我生命中很重要的节日。至于对它的意义,说真的,年少懵懂,甚至到结婚生子前还不甚了解。

        朦朦胧胧了一段时期,逐渐明了起来,说来可笑,直到今天我才完全明白它的意义所在。

       我妻子的老家离我们那不远,但对于七夕的习俗演绎得相对比较彻底,也更让人明了它的意义。

       今天七夕,丈母娘很早就送来了“烙巧”。到傍晚的时候,妻子让我把小桌子搬到二楼(一楼被租为店面),对着南天,奉上了苹果、饼干、长寿面、鸡蛋、猪肉、鲜花等,还有三杯酒三杯茶。桌子前方放着早就买来的亭子,挂上一个穿红线的钱币。然后点起一对蜡烛,烧起七支香,祭拜七仙女。香烧完,在早以准备好的鼎里烧起纸钱,连同亭子与鲜花一起烧。祭拜完,把钱币挂在儿子的脖子上,保佑他平安成长。

       这样的礼节要年年举行,直到孩子长到16岁。我妻子祭拜说,七仙女要保佑孩子平安成长,到16岁一定做一个大大的亭子来感谢七仙女。

      现在我完全明白,原来七夕朴素的习俗,寄予着大人对孩子的厚望:祝愿他们迅速成长,一生平安。

  

 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29)| 评论(6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